人人都说2018年是资本寒冬,大机构裁员,小企业关闭,创业者募资艰难,一时间乌云来到每个人的头顶。人人自危的情况下,仍存在一些幸运儿,瑞幸咖啡正是其中一员。
距离瑞幸第一家门店开业已过去了一年(2017年10月, luckin coffee第一家门店在银河soho开业)。但就在这短短一年之内,瑞幸融资三次,速度之快,几乎“无人”能及。
►2018年4月15日,瑞幸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,由愉悦资本和陆正耀参与投资。
►2018年7月11日,瑞幸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的A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:愉悦资本、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、君联资本、大钲资本。
►2018年12月12日,瑞幸咖啡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,投后估值22亿美元。
多轮融资的盛景之下,“烧钱”也成了瑞幸咖啡的标签之一。
瑞幸咖啡将自己定义为“新零售专业咖啡运营商”, 号称要花10个亿“教育市场”,培养用户习惯。
从创立之初,瑞幸咖啡就以超常规的速度在发展,截至2018年11月底,瑞幸已在北上广深等全国21大城市完成1700多家门店布局,在北京、上海城市核心区实现了500米范围内100%覆盖。相比今年试运营期间400家门店,翻了四倍多。
在7月份瑞幸咖啡A轮融资官宣的第二天,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告诉媒体:瑞幸咖啡通过股权融资、股东贷款、银行授信、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融资。目前“烧掉”10个亿,开了600多家店,覆盖13个城市,账面现金超过20亿人民币。
不止瑞幸,在“互联网咖啡”的催化下,星巴克开始布局线上渠道,连咖啡也在持续发力,中国的咖啡市场正在被各方势力抢占中。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潜力无穷市场——根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报告,2015年中国咖啡消费约为700亿人民币,2025年之前中国的咖啡市场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。
由此看来,尽管瑞幸已经“烧掉10个亿”来“教育市场”,但中国消费者的“咖啡胃”还需要进一步开发。只是经过三轮融资的瑞幸,手上有充足的现金,面对竞争对手发起的价格战、补贴战,相信瑞幸已经做好应对的准备。
除了做好应对价格战、补贴战的准备,瑞幸咖啡在知识产权领域已经做好了全方位的布局。
早在2017年7月,瑞幸咖啡就对自身专门设计logo“小鹿”‘LUCKIN’等标识并非通用的图案、文字提交了商标注册申请,同时,还申请了主标、辅标、备用标,确保商标注册成功的概率以及数量,同时瑞幸还采用了重点保护、扩大保护及全类保护的商标布局策略。
重点保护即在与咖啡直接相关的类别注册商标;
扩大保护即在与咖啡产品间接相关的类别注册商标;
全类保护即针对重点商标在45个商标类别进行全类注册。
截至目前,瑞幸咖啡已不仅提交了“瑞幸”“瑞幸咖啡”“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”“小蓝杯”等主商标,同时还有“端幸咖啡”、“瑞辛”等近似商标,将近四百件商标注册申请。
市场未动,商标先行。瑞幸咖啡注册商标后便在市场中确立并保护品牌,有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;通过使用,瑞幸逐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,扩大了无形资产的价值,积累企业及品牌信誉。在初创阶段就有这样的意识,相信瑞幸咖啡能在这场激烈的咖啡市场抢夺战中,走得更远。
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,部分文字、图片均来自网络,如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其删除!